如今,越来越多中国车企生产的汽车行驶在欧洲的道路上,包括比亚迪、蔚来、名爵等,它们的质量究竟如何?
近日,德国最大的非营利性交通协会——德国汽车俱乐部(ADAC)发布一份测评报告,对包括比亚迪、名爵、蔚来、小鹏等品牌在内的中国汽车给予了高度评价。“正如 ADAC 汽车测试所显示的那样,中国汽车有了显著的进步,当前的车型早已不是那些过时且不安全的廉价车。”ADAC指出。
01 中国车型“值得推荐”
据悉,ADAC是1903年成立于慕尼黑的非营利性汽车协会,也是德国乃至欧洲最大的道路救援组织。ADAC自成立后逐步发展为欧洲重要的汽车安全评测机构,碰撞测试标准严于欧盟法规。
回首20年前,欧洲市场对中国汽车品牌来说尚属于难以企及之地。“过去20年碰撞测试历史中最糟糕的成绩”、“灾难性表现”,彼时,ADAC对少数进入欧洲的中国车型进行Euro NCAP碰撞试验后曾给出这样的评价。“不安全”、“脆弱”,这恐怕是当时的欧洲除了“便宜”之外,对中国汽车的惟一认知了。
而今,众多中国汽车品牌已经进驻欧洲,还有更多品牌即将接踵而至。那么,今非昔比的中国汽车在欧洲是昙花一现还是会持续发展?ADAC的测评似乎已经给出了答案。
从测试结果来看,中国汽车堪称实现了质的飞跃。在至关重要的安全性能方面,中国汽车表现尤为突出。ADAC的测试显示,参与测评的中国车型中,仅有两款未能在严格的Euro NCAP测试中获得最高的五星评级,其余车型均取得了顶级安全成绩。操控性能方面,中国车型同样表现亮眼。ADAC指出,在避障等关键项目中,许多欧洲车企的车型表现甚至不如部分中国车型。
ADAC还肯定了中国汽车在制造工艺上的进步。“在设计精美的车身之下,大多搭载的是纯电驱动系统,电池技术看起来已经成熟,续航里程也还算不错。即便不考虑较为丰富的标准配置,其扎实的生产质量也足以与许多老牌竞争对手相媲美。而且,长期的质保也旨在增强消费者的信任。”ADAC表示。
ADAC指出,已有多款中国车型通过了 ADAC的测试,所有车型都获得了“良好”的总体评分,因此“值得推荐”。
02 辅助驾驶功能、操作体验和售后有待提升
当然,ADAC通过测试也指出了一些中国汽车当前在细节层面存在的待提升的地方,主要集中在辅助驾驶系统、操作体验和售后方面。
ADAC指出,几乎所有测试车辆都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即部分驾驶辅助系统的功能不够可靠,其功能往往“重存在、轻体验”,车道保持系统偶发“固执”干预、交通标志识别准确率不足、警报提示过度敏感等问题,这削弱了用户信任。
操作体验方面,国内车企青睐的大尺寸触摸屏设计受到质疑,几乎所有功能都要通过触摸屏来操控,实体按键所剩无几,有时可能影响操作的便捷性。“更糟糕的是,部分车型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字体偏小、翻译容易引起误解甚至完全缺失、菜单结构繁琐复杂或存在各类软件漏洞。另外,一些车型的收音机无法正常工作。在空调方面,一些车型也表现欠佳。”ADAC指出。
不过ADAC强调,系统语言的翻译也可能带来一些使用障碍。ADAC同时观察到,如蔚来这样的中国品牌在软件优化方面正取得快速进步。
“‘挡风玻璃碎了,却找不到新的来更换?’类似的经历,中国品牌的车主时有提及。部分零部件的交货时间有时长达数周。特别是车身部件,往往很难获得,从而导致车辆长时间无法使用。”ADAC指出,备件供应的便利性是中国品牌汽车在德国面临的潜在挑战。ADAC同时也介绍说,比如小鹏汽车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其德国区负责人马库斯・施里克表示,小鹏计划在德国建立自己的零部件仓库。
对于中国品牌汽车在德国的未来,ADAC认为,短期内难以做出总体展望,随着众多品牌纷纷涌入市场,且品牌间的竞争也异常激烈,市场必然会进行洗牌。
“爱驰的生产已经停滞数月,高合刚进入市场就已退出,宝沃的生命周期也很短。比亚迪、名爵、smart 等品牌则不同,它们拥有雄厚的资金储备,或者财力雄厚的母公司,财务状况稳健,因此在当前汽车市场激烈的竞争和价格压力下更具持久力。而且,更多新品牌已蓄势待发。”ADAC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