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标题为 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石合群:保险业要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增添新动能)
汽车产业的转型与变革,对产业链上下游及相关行业的同频共进、不断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保险业可以赋能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推动汽车产业链的优化和整合,助推中国汽车产业在智能化、全球化进程中稳步前行,践行服务国家战略的使命,巩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全球优势。”11月18日,在中国汽车报社主办的第二十届中国经济论坛平行论坛——“展望‘十五五’ 巩固车优势”上,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石合群指出,保险能够加持车企提升车辆安全水平,助力降低事故的发生率。“面向未来,保险业将继续当好‘风险管理者’,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发展增添新动能。”
汽车智能化带来新挑战
当前,汽车产业正迎来全球化、智能化与绿色化趋势交融带来的深水区竞争,机遇与挑战并存。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与汽车产业的深度融合,汽车智能化也带来了责任认定难、系统风险高、数据安全隐患三大核心挑战。”石合群表示,同时,在汽车电动化进程中,性能衰减的争议、热失控的威胁、残值的评估难也是现实难题。此外,在新能源汽车出海中,不同的市场在法规、环境、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也要求中国车企进行针对性适配,给车企提供本地化服务带来了巨大挑战。
“保险的本质是‘稳定器’,既是社会发展的‘稳定器’,也是行业发展的‘稳定器’。”石合群认为,保险能够为汽车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提供坚实的保障,保险的理赔数据也可以反哺车企,为车辆的设计优化和技术创新提供重要的参考,助力车企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此外,保险能够为车主提供风险保障,在智能驾驶时代,保险能够为车主提供全方位的风险保障,并增强车主对自动驾驶功能的信心,让车主在使用过程中更安心,更放心。
他还谈到,针对辅助驾驶的新场景,中国平安首创了辅助驾驶责任保险,还研发了行业首个智能定责模型,为超过80%的主流厂商提供了保障。同时,还围绕“更安全、更便捷、有保障”三大目标,不断丰富保险产品,优化服务流程,为车主提供全场景用车服务方案,构建了全方位的风险防护体系。
石合群介绍,在海外服务网络建设方面,重点在东南亚、中东、欧洲等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的核心市场,推动当地的头部保险企业助力企业本地化高质量发展。通过与当地企业的合作,能够快速适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环境、法律政策和文化习惯,为车主和车企提供本地化保险服务。
为新能源汽车出海赋能
石合群谈到,中国平安一直致力于从买车、用车到换车的全生命周期风险解决方案,解决海外当地保险公司不愿保、不敢保、保费高等问题。当今社会,汽车意外事故复杂多样,风险管理不能再靠经验判断,必须依靠科技手段实现对风险的精准识别、动态监测和智能预警。科技赋能的“鹰眼”系统不仅应用于国内,也服务于海外,构建了覆盖全球140多个国家的风险数据,为出海的中国车企提供全周期、全方位的风险保障服务,提升车企应对海外风险的能力。
展望“十五五”,新能源汽车产业将进入更高质量、更加可持续的发展阶段,石合群认为,保险业作为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必须主动适应变化,深化改革创新,与产业链的各方协同发展,共建生态,充分发挥保险的“减震器”和“稳定器”的功能,助力汽车产业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
同时,要共建海外服务生态,在重点出海目的地国家实现“保险+维修+零部件+联动”的服务体系,从建厂、贸易到买车、用车、换车,提供全生命周期的保险服务,帮助中国车企解决出海中的相关难题,助力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全球市场巩固竞争优势。
“保险业作为社会风险管理的重要力量,必须主动作为,勇于创新。”石合群强调,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产业链各方的协同发力。中国平安将继续发挥综合金融与科技的优势,当好风险的管理者、产业的赋能者和全球伙伴,用专业的保险服务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保驾护航,共同书写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