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福全:抓住“新汽车”机遇进行战略布局

新闻舆情
(本文原标题为 世界汽车工程师学会联合会(FISITA)终身名誉主席,清华大学教授、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TASRI)院长赵福全:抓住“新汽车”机遇进行战略布局) 人工智能(AI)正在给汽车产业带来一场史无前例的重大变革。 “‘新汽车’是移动的空间、互联的节点、数据的载体、计算的单元、智能的终端、储/供能的装置,也是创新的载体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汽车将是继互联网时代的手机之后万物互联时代最大的‘母生态’,同时也是新质生产力、新型工业化最大的抓手。”近日,在第二十届中国经济论坛平行论坛——“展望‘十五五’ 巩固车优势”现场,世界汽车工程师学会联合会(FISITA)终身名誉主席,清华大学教授、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TASRI)院长赵福全在主旨发言中分享了一系列新思考、新观点。 身处历史巨变的拐点 “站在历史巨变的拐点上,人类社会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十五五’将是一个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赵福全谈道,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汽车产业需要再盘点、再出发,重新进行战略布局。 赵福全认为,当前正处在从之前的全球化迈向今后的逆全球化的窗口期,这个窗口期至少会有20年。与人类历史上的历次巨变一样,这次的窗口期也将是一个打破旧世界、建立新世界,直至逐渐形成新平衡的漫长过程。而本轮巨变与以往的最大不同在于,AI将会引发整个人类社会结构的根本性重塑,并成为各国全力竞争的焦点。 “随着逆全球化的不断深化,各国都希望其他国家的企业来本国建设产能,全球产能预计会大幅增长。同时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加之很多市场都趋于饱和甚至在萎缩,由此将会出现更为严重的全球性供大于求。”赵福全表示,在此背景下,规模化发展将愈发重要。制造业需要规模,数字经济更需要规模,后者的最高境界和最大优势就是可以实现边际成本趋近于零。 “AI不只会引发产业的重构,更会引发社会的重构,并将影响到人类的思维方式、认知理念和基础能力等诸多方面。”赵福全强调。正因如此,近期有数百位顶级专家联名发布AI警示,敦促联合国尽快出台AI红线。无论如何,AI带来的产业变革势不可挡,而汽车产业作为高度复杂的集大成者,必将首先受到影响。“汽车产业必须积极拥抱AI,才能形成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他说。 在赵福全看来,“新汽车”必须基于数据、场景和生态打造,而这些要素都具有极强的区域性,因此未来汽车将变成一种区域化的产品。同时,逆全球化趋势又会加剧这种区域化特征。受此种种因素影响,未来5年全球汽车产业将发生根本性巨变,新的世界格局将应运而生。他认为,“十五五”时期的中国汽车产业正处在这个历史巨变的拐点上。 在这种大背景下,“十五五”期间中国汽车产业将会迎来全新的局面。赵福全预测,到2030年中国汽车产业在全球的总销量或有可能达到约4300万辆。其中,国内汽车市场的年销量有望超过3000万辆;中国品牌在海外市场的年销量可达1100万辆,这包括600万~700万辆的中国产、海外销的贸易出口量,以及400万~500万辆的海外产、海外销的本地化销量;此外,还有合资/外资品牌的中国产、海外销的约150万辆。 赵福全强调,智电汽车的阶段性领先将给中国汽车业的“新出海”,即海外市场的本地化产销带来重要机遇。而中国车企要善于“借船出海”,即充分借用海外伙伴的生产、服务以及供应链等资源,通过利益共享,达成以最快速度、最低成本、最小风险进入海外市场并逐步建立中国品牌影响力的目标。同时,他判断中国正在从基于人口数量的“市场红利”转向基于人口质量的“工程师红利”,这将使中国汽车产业在“新汽车”赛道上形成技术创新的强大竞争力。因此,有理由对于中国汽车产业在“十五五”期间抢占“新汽车”的全球战略制高点充满自信,庞大的国内市场、加快进军海外市场、“新汽车”能力的阶段性领先以及“工程师红利”都将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新汽车”时代将迎来革命性变革 赵福全认为,汽车制造业作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在拥抱AI的大背景下,正加快进入“新汽车”时代。在他看来,“新汽车”将带来汽车技术、产品、企业乃至产业的革命性变革,汽车的生产方式、创新范式、商业模式等都将大不相同。 “未来汽车的终极形态是智能体。”赵福全指出,未来各个部件、系统等将是单个智能体,整车产品将是复合智能体,而汽车企业则将是创造并运营这一复合智能体的综合智能体,最终还会融入到整个社会的智能生态中。 赵福全认为,汽车和人的关系也将由此发生根本性改变。之前汽车只是代步工具,未来汽车将是人的伙伴,车会越来越懂人。“新汽车”将成为基于数据、具有自进化能力、承载智能移动空间的新物种。回顾汽车产业的发展史,德国的崛起基于强大的机械能力,日韩的崛起则基于强大的电子能力,而未来的“新汽车”将进入数智能力主导的新时代,中国在这方面建立起来的相对优势叠加长期以来形成的机械+电子的强大基础,没有理由不抓住这样一个绝佳的历史机遇。 赵福全强调,这并不是否定机械和电子的重要性,没有这些领域作为支撑,数智化就是空中楼阁。只有软硬两方面的有效融合,才能真正打造好“新汽车”。不过必须清楚,未来汽车硬件将渐趋标准化、同质化,软件才是实现个性化、差异化的关键。 赵福全同时指出,“十五五”将是汽车产业优胜劣汰、兼并重组的关键时期。而汽车产业的竞争重点将由单一产品的竞争转向生态体系竞争。他从更高层面阐述了对生态体系竞争的理解。在他看来,人类文明经历了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未来将迈向生态文明。农业文明是生产要素的文明,工业文明是生产力的文明,而生态文明将是生产关系的文明。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包括掌控体系的能力、主导核心技术与应用的能力、关键资源专业化分工布局及系统化整合的能力。 从长远来看,企业的全球化经营能力以及品牌力将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最终体现。“全球化是中国车企的必由之路。”赵福全表示,汽车“出海”是必答题,而且是长线战略,中国车企应加快布局重点市场、重点区域和重点产品,并探索“新汽车”时代的新型全球化车企经营模式。另一方面,汽车产品的溢价最终要靠品牌力来实现。目前汽车产业正处于品牌混沌期,旧品牌魅力下降,新品牌调性尚未形成。对此赵福全认为,企业应在品牌打造上下足功夫,去探索“新汽车”时代消费者的品牌价值取向,毕竟品牌是消费者对企业及其产品的仰望,是企业经营的信仰,品牌的最高境界是消费者与企业及其产品之间形成的情感共鸣,这需要系统性的持续努力。 在此基础上,赵福全为车企划出了“十五五”规划的重点:电动化是基础战场,智能化是决胜高地,“车路云一体化”是解决自动驾驶落地难题和构建汽车大生态的重要方向,而智电汽车的安全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保障。 全面积极地拥抱AI 在AI深度赋能的前景下,赵福全认为,汽车智能化的发展将更趋深入。一方面,智能座舱会呈现出多模态交互和AI智能体化的特征,最终车会更懂人、更贴心,可以主动提供精准服务。另一方面,智能驾驶则会向上突破、向下普及。他判断,L3、L4级自动驾驶正不断进步,量产突破在即,同时L2级智能辅助驾驶将以更低的成本实现更好的体验。 对于AI赋能汽车,赵福全有着深刻的思考。他认为,探讨汽车如何拥抱AI,首先要理解AI是什么。AI源于技术又超越技术,它既是工具,又是方法,更是基础设施,最终将重塑整个人类社会。由于AI基于数据可以自我迭代,且其进化速度越来越快,未来或将真正成为硅基智能、硅基生命,人类也将进入到“双智”“双生命”的新纪元。因此,赵福全强调,AI不是趋势,而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拐点。未来人类将如何与比自身能力更强大的硅基生命共存和协作,这无疑是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面向AI时代,汽车产业必须变革。”赵福全表示,要以综合性的“科学论”正确认识AI,并以认知思维变革为前提,以相关能力和技术应用体系建设为核心,以快速应用的价值实现和分阶段推进的长期主义为落地策略,全面积极地拥抱AI。 同时,赵福全认为,飞行汽车和人形机器人,是AI赋能制造业引发具身智能时代到来的产物,也是汽车产业生态拓展的机会,因为这两个领域与诸多汽车核心技术同源,完全可以跨界融合。在AI赋能下,企业能造车就能造机器人,也能造飞行汽车。 上面所有这一切背后的核心,是汽车企业面向“十五五”的AI应用体系布局。由此出发,企业必须将AI视为打造核心竞争力和开辟新战场的“神经中枢”。 赵福全表示,“十五五”时期将迎来全球汽车产业格局重塑的关键窗口期。同时在这期间,中国汽车产业也将迎来优胜劣汰的高速洗牌期。面对产业格局重塑的拐点,企业必须抓住“新汽车”的机遇,大力推进区域化生态建设,努力实现跨产业、跨领域的多主体协同创新,以打造面向全球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站在历史巨变拐点上的中国汽车产业,机遇大于挑战。”赵福全强调,全行业必须把握“十五五”的关键窗口期,进行战略布局,真抓实干,最终确立中国汽车产业在世界汽车产业新格局中的主导地位。
提问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