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在2025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上,入选首批“领航级智能工厂”培育名单的15家企业集体亮相,上汽通用五菱凭借全球首创的智能岛制造体系(Intelligent Island Manufacturing System,I²MS,以下简称“智能岛”)成功入选,成为本批次唯一入选的整车企业。上汽通用五菱总经理吕俊成作为入选企业代表之一,在会上共同发布“领航行动计划联合倡议”,这标志着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从试点示范进入全面推广的新阶段,将有力推动中国制造迈向全球价值链高端。
上汽通用五菱总经理吕俊成参会
与入选企业代表一同发起领航行动计划联合倡议
“智能岛”突破价值天花板
为加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进程,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标杆,工信部、发改委等六部委联合启动“领航级智能工厂”遴选认定工作,构建起覆盖基础级、先进级、卓越级至领航级的四级评价体系。其中,领航级智能工厂作为最高标准,要求人工智能技术深度渗透生产全流程,应用场景覆盖率从卓越级的20%跃升至60%,并需在关键技术经济指标上实现全球领跑,同时开展面向未来制造的前瞻性探索。
在此次严苛评审中,上汽通用五菱全球首创的“智能岛”凭借三大突破性优势脱颖而出:一,系统性创新,该体系突破传统流水线生产范式,通过分布式智能岛群重构制造逻辑,实现从“串联式”到“并联式”的生产关系变革;二,技术深度集成,基于岛式模块化工艺解耦与重构、多约束动态优化智能排产、人机协同智能作业等技术,构建全流程岛式生产体系,设备综合效率提升至98.82%,关键设备数控化率和联网率均达到100%;三,模式引领价值,构建起“数据驱动+数字孪生+自主决策”的未来工厂雏形,其模块化架构设计为离散制造业智能化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范式。
评审委员会专家一致认为,“智能岛”不仅全面超越领航级智能工厂的量化指标要求,更在制造层面实现了从“经验依赖”到“智能自主”的跃迁。此次全票通过的认定结果,既是对上汽通用五菱深耕智能制造领域的权威背书,也印证了中国制造业正通过颠覆性创新突破价值天花板。随着“智能岛”在柳州基地的全面落地,其产生的“灯塔效应”正加速向汽车产业链乃至整个离散制造业扩散,为推动中国制造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注入强劲动能。
引领汽车制造第三次变革
“智能岛”以“去冗余、简单化、末端切换”为设计原则,通过拆解工装功能并重构输送体系,打造全流程柔性装备系统。其核心创新点体现在以岛式布局通过柔性群控系统实现动态协同,灵活响应多车型混线需求,提升工艺链柔性扩展能力。“智能岛”可通过3大核心岛群的动态组合,实现24款车型混线高效生产,工位数减少30%,车型导入成本降低35%,实现效率与成本的双重优化。
“智能岛”基于卓越运营数字化平台(EODP)的大数据能力+AI技术,构建卓越运营大模型(EOAI),形成“感知-研发-智造-供应-服务”的智能化决策闭环,实现企业效率提升与商业模式持续创新。生产需求预测周期从4周延至16周,产能利用率从85%提升到90%以上;产品品种与排产满足率从90%提升到98%,订单准时达成率达到99%。2023年底智能岛式工厂建成后,制造效率提升30%,车身车间换产耗时缩短67%,新产品制造投资降低30%,整体销量增长21.5%,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104%,重塑上汽通用五菱市场竞争力。
“智能岛”是“硬件可变形、软件可进化、系统可生长”的第三代制造范式,它不仅重塑了汽车产业的生产逻辑,更催生出“离散制造连续化、连续制造柔性化”的新业态。围绕“智能岛制造体系”及产业化应用关键技术,上汽通用五菱获得专利授权110项、软件著作权67项,参与制定国家、行业标准6项,受到多位权威院士认可。他们评价说:“前两次汽车制造革命都是由国外发起,第三次革命终于看到中国人主导的新范式”。
探索未来制造模式
站在“中国制造2035”战略纵深推进与“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的历史交汇点,上汽通用五菱以国家“人工智能+”行动纲领为指引,将“智能岛”升级为虚实融合、实时交互的新一代智造范式。基于物联网、大数据与智能感知技术,打造数字化平台,对产线数据自动采集、监控诊断、分析评价,通过构建企业级数字孪生模型,实现人工智能与制造全过程深度融合,形成“数据流动即价值创造”的智能制造新生态。
作为工信部智能制造梯度培育体系的标杆示范,上汽通用五菱将勇担行业推广重任,通过构筑智能岛式工艺、装备、控制、系统四大标准群,创新智能岛式研发体系,变革企业治理结构,形成孪生智能岛式汽车制造新模式,并加快向家电制造、医疗设备制造等离散型制造业拓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智能岛式新模式潜力可期。
目前,这种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孪生智能岛模式,已成功应用于车身制造、电池制造、CKD出口等领域。未来,该模式将深度融入制造全流程,并逐步扩展至整个产业链,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可复制的“五菱方案”,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探索路径、提供样板、输出标准,持续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升级,深刻改变全球智造格局。